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学习《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先解释品题。音就是声音,妙就是殊妙,由于这位菩萨在往昔因地的时候,喜欢以殊妙的音乐供养佛,所以现在得果的时候能善说妙法度化众生,以这样的德行立名,所以称为妙音菩萨。在这一品中说的是他过去修因得果和现在游化十方的事情,所以此品名为《妙音菩萨品》。经文分为六段:放光东召、奉命西来、十方弘法、二土得益、还归本国、闻品进道。好,我们看经文。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
这是第一放光东召。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大人相指的就是三十二相,佛是究竟人,所以称为大人,佛的三十二相就称为大人相。肉髻和白毫就是三十二相中的两种。佛的顶骨涌起,自然形成发髻的形状,这就是肉髻相。肉髻相的成就与业因有关,据《宝女所问经》中记载,如来顶上的肉髻相是过去世敬奉贤圣和尊长所修来的。佛的眉间有白色毫毛,柔软如兜罗绵,其色雪白、光洁清净,长一丈五尺,右旋卷收,这就是白毫相。白毫相是佛在因位时,见到众生修学戒定慧三学,称扬赞叹所感得的。释迦牟尼佛讲完《药王菩萨本事品》以后,从肉髻和眉间白毫放出光明。
“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佛从肉髻和白毫放出的这两个光明,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在前面《序品》中,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的是东方万八千世界,现在放的光明比上一次更大,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上一次佛放光是为了度化声闻,这一次放光是为了远召妙音菩萨流通《法华经》,所以放的光更大更远。可能有人会问,地涌菩萨以及药王菩萨等足可以流通《法华经》,何必远召妙音菩萨呢?这是因为妙音菩萨也与此土有缘,此土众生能够听从妙音菩萨的教导而得利益,所以要远召妙音菩萨。
“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意思是说,过了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有世界名净光庄严。也就是说,这个净光庄严世界是在这么多的世界之外。由此可见,佛光之远大不可思议。
“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在这个净光庄严世界中有佛住世,号净华宿王智,而且有无量无边的大菩萨恭敬围绕着佛,听佛为他们说法。释迦牟尼佛放的白毫相光遍照这尊佛的世界。这是第一段放光东召,下面是第二段奉命西来。
【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
“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在净光庄严世界中,有一位菩萨名叫妙音。“久已植众德本”,这位菩萨久远以来积累了种种的功德,因为功德能生善果,所以把功德称为德本。这是说明妙音菩萨胜因早植。“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这是说明善友夙逢。妙音菩萨久远以来值遇了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也供养诸佛,向佛学习佛法。“而悉成就甚深智慧”,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说这是说明般若先圆,就是妙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已经成就了。
【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
这是说明妙音菩萨等持已满。等持就是定的意思,这里列出十六种等持,然后总结所得等持无量。
“得妙幢相三昧”,三昧是指禅定的境界,就是修行人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的状态,这里的“得”通贯下面的十六种三昧。得是证得的意思,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十六种三昧。
“妙幢相三昧”,幢是一个比喻,幢就是圆筒状的旗子,是高高挂起,这里是比喻高显,入了妙幢相三昧就能像幢一样高显众德庄严。“法华三昧”,入了法华三昧能够通达一乘理。“净德三昧”,入净德三昧,能够断除一切由恶业染污而产生的烦恼,成就殊胜的功德。“宿王戏三昧”,宿就是星宿,指日、月、星辰,王就是自在,戏是游戏,入了宿王戏三昧就能像星宿一样常入游戏以利众生。“无缘三昧”,就是入灭尽定,心与心所之流暂时中断。“智印三昧”,智是般若之智,入此三昧能以般若之智为印得入实相之理,所以叫做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就是四无碍解中的辞无碍解,能够通晓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的语言,能随众生的根性及方言为众生说法。“集一切功德三昧”,菩萨住于此三昧中能集聚无量无边的功德。“清净三昧”,入此三昧能够六根清净,互用自在。“神通游戏三昧”,菩萨在此三昧中能够起大神通、化物自在,就如同小孩子们做游戏一样游诸世间。“慧炬三昧”,就像火炬能除去黑暗一样,菩萨于此三昧中,他的智慧能够破除痴暗。“庄严王三昧”,住于此三昧中能具内、外两种庄严,内庄严是指正报,外庄严是指的依报。“净光明三昧”,入此三昧能够放大光明。“净藏三昧”,一念净心能含摄万德,所以称为净藏三昧。“不共三昧”,就是不共于二乘,得此三昧就是超过了二乘的禅定。“日旋三昧”,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普照万物,菩萨住于此三昧中能以光明平等广照一切众生。
“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妙音菩萨证得了,像上面所说的,这样百千万亿恒河沙,这么多的三昧,以上是叙述妙音菩萨的德行。
【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
这是被照辞佛。释迦牟尼佛放出的光明照在妙音菩萨的身上,妙音菩萨明白释迦牟尼佛的放光之意,于是他就对净华宿王智佛说:世尊,我应该去往娑婆世界,到那里去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还要去见文殊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等菩萨。
【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
这是彼佛寄诫。
“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这是总诫。净华宿王智佛对妙音菩萨说:你到了娑婆世界,不要轻视那个世界,不要认为那个世界不好。
“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这是叙他劣。净华宿王智佛在妙音菩萨出发之前,先为他说明娑婆世界的情况。可能有人会想,在前面的《宝塔品》中,因为十方分身诸佛要来集会,释迦牟尼佛三变娑婆国土,现的娑婆国土都是清净庄严的世界,当时现的是清净庄严的世界,为什么净华宿王智佛说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呢?这是因为在前面说《嘱累品》的时候,十方分身诸佛都回去了,娑婆世界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变成五浊恶世了,是这么一个原因。那么妙音菩萨来的时候,看到娑婆世界就是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的样子,所以净华宿王智佛是这样说的。娑婆世界不仅国土不庄严、秽恶充满,释迦牟尼佛和诸菩萨的身相要比他方世界诸佛菩萨也是矮小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的身高是一丈六,丈六金身嘛,佛的菩萨弟子们身高也是比较小的。
“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这是彰自胜。净华宿王智佛说娑婆世界秽恶以及佛菩萨身形矮小以后,接着说明妙音菩萨和他自己身形都非常高大。妙音菩萨的身高是有四万二千由旬,净华宿王智佛更高,身高是六百八十万由旬,身高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不仅如此,妙音菩萨的身相还是第一端正,有百千万种福来庄严,他放出的光明非常的殊妙。净华宿王智佛是通过说明自胜他劣,来告诫妙音菩萨到了娑婆世界以后,不要轻视那里的国土和佛菩萨。
“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这是结诫。净华宿王智佛说,所以你到了那个世界,不要对那个世界的佛、菩萨和国土生下劣想。
在其他的经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思益经》中,有一位梵天菩萨名叫思益,他在东方过七十二恒河沙佛的一个世界中,那个世界的名字叫做清洁,佛的名号是日月光,思益菩萨要去娑婆世界供养亲近释迦牟尼佛,日月光佛就对他说:“汝定以十法游于彼土。”是哪十法呢?第一、于毁于誉心无增减,第二、闻善闻恶心无分别,第三、于诸愚智等以悲心,第四、于上中下众生之类意常平等,第五、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第六、于他阙失莫见其过,第七、见种种乘皆是一乘,第八、闻三恶道亦勿惊畏,第九、于诸菩萨生如来想,第十、佛出五浊生希有想。
从佛对菩萨的这些告诫中我们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能在五浊恶世弘扬佛法太难得了,我们真的是应当精进修行,报答佛恩。正如蕅益大师所说:“我辈垢重障深,久为十方佛所摈弃,聚此五浊世闲,自非世尊彻底大悲,何由得闻出世法要,当知今日四众弟子,无非昔日饮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头目髓脑及余身分者也,世尊舍无量血肉身分,令我辈成菩提种,我辈犹复不思报恩,尚可为人乎。”这是彼佛寄诫。
【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这是菩萨受旨。妙音菩萨听了佛对他的诫告以后对佛说:世尊,我现在能到娑婆世界去,非我之力,而是因为如来之力。这一句是总说。如来之力具体是指什么呢?下面是别说,如来之力就是指如来神通游戏和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如来神通游戏”,游戏就是自在的意思,妙音菩萨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是借助佛的自在神通之力,才能去娑婆世界的。“如来功德智慧庄严”,妙音菩萨的意思是自己的身形有四万二千由旬那么高,并且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这都是佛的功德智慧所庄严的。既然妙音菩萨是凭借佛的神通之力去娑婆世界,他的身相又是佛的功德智慧所庄严的,那么妙音菩萨是不会对娑婆世界的国土及佛菩萨生下劣想的,妙音菩萨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这是遣莲花。
“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妙音菩萨受旨之后,他并没有从座位上起来,身也没有动摇,他入于三昧了。“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 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耆阇崛山就是娑婆世界的灵鹫山,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华经》的地方。妙音菩萨在遥远的净光庄严世界中入了三昧,他以三昧之力,在相隔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世界之外的灵鹫山,离释迦牟尼佛法座不远的地方化现了八万四千朵众宝所成的莲花。“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这是说明华相。这些莲花是什么样子的呢?阎浮檀金,阎浮是生在南瞻部洲的一种树,阎浮树之间有河流,河底有金沙,名为阎浮檀金。这种金色泽赤黄,又带着紫气,是金中最高贵的,妙音菩萨化现的莲花就是以这种金为茎。花的叶子是白银的,莲花的须是金刚所成,金刚石是透明无色光耀璀璨,莲花是以甄叔迦宝为台。甄叔迦宝译为赤色宝,也是一种宝石,因为这种宝石与甄叔迦树上开的花相似,所以名为甄叔迦宝。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之前先现此相,正与此经的经名相应,所以在下面的经文中,文殊菩萨以“是何因缘而现此瑞”为问,佛以“为听《法华经》故”为答。由此可知,妙音菩萨先遣莲花的用意了。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这是文殊问。文殊菩萨看见出现的莲花就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因缘先现出这样的瑞相呢?”有这么多的莲花都是以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这是现瑞相的开始,“到底是为了什么因缘?”文殊菩萨问。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
这是释迦答。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这是妙音菩萨将要带领八万四千菩萨作为眷属,前后围绕,一起从净华宿王智佛的世界到娑婆世界来,他们想要供养、亲近、礼拜我,也想要供养《法华经》,听闻《法华经》。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唯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
这是文殊请见。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这是问福慧。文殊菩萨对佛说,这位菩萨往昔种的什么善根,修了什么功德,而能成就这样的大神通力呢?“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这是问入何三昧。文殊菩萨又问,这位菩萨有这样的大神通力是修行了什么三昧呢?请佛为我们说这个三昧的名字,我们也想精进的修行这种三昧。“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唯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这是文殊菩萨请佛加被,令自己得见。文殊菩萨又说,修行这种三昧才能见到这位菩萨的色相大小,以及他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威仪是怎样的,而现在唯愿世尊以神通力,让这位菩萨到法会中来,我们才能够得见。
在前文中,妙音菩萨对净华宿王智佛说他要来娑婆世界拜见释迦牟尼佛,还要看一看文殊师利、药王菩萨等,这就说明文殊菩萨与妙音菩萨很久以前是认识的,现在文殊菩萨说还没有见过妙音菩萨,要佛力加持才能见到,其实这是示现给大众看的,这也是代大众祈请的。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
这是释迦推功多宝。文殊菩萨求佛示相,佛并没有亲自召命妙音菩萨来,而是推功于多宝佛。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这位很久以前就灭度的多宝佛,应该可以为你们让妙音菩萨来这里现身,
【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
这是多宝命来。这时多宝佛对妙音菩萨说:善男子,请到这里来,文殊菩萨想要见你。虽然妙音菩萨所在的净光庄严世界离娑婆世界相隔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世界,但是妙音菩萨听到多宝如来的召命,很快就来到了娑婆世界。那么妙音菩萨来了以后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讲。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