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大家请看经文: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花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这是佛又说地藏菩萨因地发愿之事。“有佛出世”,菩萨功行圆满,位登十地,上升到兜率内院,等待机缘成熟降生人间作佛。佛在降生之前要观五种事。第一,先观生熟与未熟,就是观众生接受佛法的根机成熟了没有。第二,是观时至而未至,就是要观众生接受佛法的清净的时机到了没有。第三,就是观何国处中,观哪个国家的位置在地中。释迦牟尼佛当时观三千大千世界,阎浮提的迦毗罗卫国最在地中。第四,是观何族最贵盛。当时在印度的种族中,释迦族最为尊贵,是甘蔗苗裔圣王的后代。第五,就是要观过去因缘,谁为父母。这五观具足,下生人间,即有佛出世。
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的时候有佛出世,名字叫做清净莲花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有四十劫。清净莲花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目色绀青相,佛的眼睛,瞳孔是绀青色,像青莲花一样,经中说“面如净满月,目若青莲花”。这尊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时候,心性和顺,不粗暴,常以慈目视一切众生,因此感得眼睛像莲花一样的修广清净,以此来立名,叫做清净莲花目如来。眼睛好看、清净修广,因为用慈悲心看一切的众生,相由心生,你们要想相好庄严,就生起慈悲心来,一样能感应到的。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
每一尊佛灭度之后,都有他的正法、像法和末法期。清净莲花目如来灭度后,正法已过,进入了像法时期。像法时期是塔寺坚固,信徒们大多建庙塑像来修福,这也为下文中塑画形像埋下了伏笔。罗汉有三义:第一是杀贼,就是杀尽一切贪嗔痴等烦恼贼;第二是应供,因为阿罗汉诸漏已尽,堪为世间福田,而应受到人天的供养;第三是无生,阿罗汉了了分段生死,不再来三界轮回受生,福度众生。这位阿罗汉以无漏功德接受人天的供养,可令供养者得福,所以叫做福度众生,来为众生修福。
前面讲过,我们一定要感恩给我们修福报的机会,现在为什么修福报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正知正念,帮助了别人就会居功自傲,而不是感恩一切,感恩别人给我们创造修福报的机会。我们还有福报来修福报,如果没有三宝住世,没有人肯接受我们的福报,想想我们的轮回多可怕。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念,一定要互相感恩,我们就是要生长在感恩的世界里才快乐,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一定要生起感恩的心。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清净莲花目如来已经灭度,这位阿罗汉不但令人得福,而且秉承如来的遗教,次第游行,教化众生。在次第教化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女子,叫做光目,她设种种的美妙饮食来供养阿罗汉。我们如果把饮食施给普通的人可以得五福,如果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四事供养僧人或者阿罗汉,那所获得的福德更不可限量。比如阿那律尊者,就是弥陀经中的阿耨楼陀尊者,他在过去生中曾布施辟支佛一钵饭,感得九十一劫如意无贫之报,而且还证得道果。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应供之后问愿,这是佛在世时应供的仪规。迦叶尊者在王舍城中遇到一位贫穷的老母,非常的可怜,住在茅厕中,尊者入定,知道她由于往昔没有修福,所以今生感得贫穷的果报,又知道贫穷的老母不久将要寿终,如果再不度她,她就没有接着去种福田的机会了,以后是非常苦的。这一天,老母饥渴困乏,见到别人丢掉的一些酸臭的米汁,就拿破瓦片盛了回来,尊者来到她的住处对她说,你如果把米汁布施给我,你可以得到大福报。贫穷的老母听了之后心里欢喜,想要布施给迦叶尊者,可是又担心没法喝,于是问尊者:“你可以慈悲接受我的布施吗?”尊者说“很好很好”,随即当着老母的面把米汁喝干净,并问贫穷的老母:“你有什么样的心愿呢?都可以满足的。世间的富豪、转轮圣王,以及四天王、释梵诸天,或者要得到初果、二果、三四果、辟支佛,乃至无上佛果都可以实现的。”老母厌离世间之苦,听说天上非常快乐,就对尊者说:“我愿意以此微福得生天上。”几天以后,贫穷的老母寿终转生到忉利天上。阿罗汉是圣人,供养他所得之福能够满人的愿,所以阿罗汉问光目女有什么心愿。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光目回答说:“我不是为自己求人天福报,我母亲去世之日,我为她修福救拔,但是不知道母亲生到哪一道去了,请您给我一个指示,让我安心。”这正显示了光目的孝心。《涅槃经》中说:“知恩者,大悲为本,开善业之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得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者,甚于畜生。”光目女感母亲的恩德,纵然历经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所以不但在母亡之日资福救拔,而且供养阿罗汉,迫切的想知道母亲的生处,这样才能够安心。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怜悯光目是个孝女,要满她的愿,于是入定来观,看见光目女的母亲堕在恶趣受极大的苦。入定就是入于禅定之中,使心专注于一处。观,就是仔细的思惟。定功深入则万念澄清,就像平静的水面影射出来的万物才能清晰,干净的镜子照到的万物才是明亮的。所以罗汉处于甚深的禅定之中,能够见到光目女的母亲堕在地狱中受极大的痛苦。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是小乘圣人,虽然有天眼通能观大千世界之事,但是他不知所以然,只知其然。佛是正遍知,对于十法界的事理、性相、因果无所不知,所以他就问光目“你的母亲在世的时候作的什么行业,现在受这么大的苦报”。罗汉问她母亲所作行业,是为了对症施药来救拔她。作,就是造作,三界之内六道轮回、善恶苦乐都离不开造作。作善能够生天,造恶就堕恶趣,都是自作自受,都不是别人强迫的。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所习,就是指习性、习气,恶习种子内熏而起现行就会造作恶业。光目的母亲喜欢吃鱼鳖之类,鱼鳖都是水族众生,水族众生的卵非常的多,光目女的母亲在吃鱼鳖的时候选择那些带卵的,或者是煮着吃,或者是炒着吃,随自己的所好纵情的吃。吃腹中有卵的鱼鳖,表面上看是杀一条生命,其实是千万条生命在遇害,所以罪业非常的大。现在光目女的母亲由于罪业深重堕到地狱,所以光目恳请尊者慈悲怜悯,究竟怎样才能度脱她的母亲。
现在生活提高了,有些人每天的饭桌上少不了鱼肉,还美其名曰无肉不欢。苏东坡说:“刀脔鱼鳖,以为肴膳,食者甚美,死者甚苦。”动物和人一样都具有佛性,和我们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业障习气堕落到了三恶道,我们理应以慈悲心、平等心来爱护它。现在我们不但不去爱护怜悯它们,反而去吃众生肉,真的非常的残忍,还必须要吃活的。“君子远庖厨,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佛法是以慈悲为本,我们学佛的居士要尽量吃素,即使刚学佛,暂时吃不了素,一定也要戒杀。要是真控制不了好吃的习气,你可以买三净肉,众生死了八个小时以后的,它的八识都已经远离了,没有痛苦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家不要把这个开遮当成一种应该的,就猛吃八个小时以后的众生,不能这样的。八个小时以后,它没有痛苦了,我们给它念念佛,念念往生咒,劝劝它往生。因为你们暂时习气重,改不了,没有办法,但是也要让你们生起慈悲心来,培养慈悲心,不要与众生再结下怨仇,就像吕洞宾说“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他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一定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一定要爱护一切的众生。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花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罗汉悲愍光目女,教她救拔母亲的方法。志诚,志是心之所,这里有深沉坚定的意思。诚就是真心,一点没有虚、伪、假。这是志诚。“志诚念清净莲花目如来”,就是端正身心,不但身要端正,心也要端正,虔诚恭敬,一心一意的称念清净莲花目如来圣号。罗汉为什么教光目女念清净莲花目如来圣号呢?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我灭度后,若称我名,所获福德无量无边。”佛佛道同,所以罗汉这里也是教光目女称念本师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圣号。“塑画形像”,塑就是用泥土等材料做成想要的形像;画就是用五彩来绘出图像。佛灭度后,将佛的遗容流传于世,可以让众生见到佛的圣像而发起菩提心,生起大悲愿。在《佛说优填王经》中,优填王问佛:“若佛灭后,其有众生,作佛形像,当得何福。”佛告王曰:“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世所生,不随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乃至作大梵王,端正无比,后皆得生无量寿佛国,作大菩萨,最尊第一,当得成佛,入泥洹道。”所以罗汉劝光目女念佛造像,做这两件功德,为光目女母种下了出世因,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而且她的母亲也可以获得利益,脱离三途之苦,活着的人和亡者都能获得殊胜的果报。所以我们说,你修行修得好,就是自利利他,我们为了无量劫以来的生身父母也要好好的念佛,在念佛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性恢复,又可以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获得殊胜的果报。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画像供养很容易做得到,难的是即舍所爱。现在生活水平、物质生活都提高了,现在经书佛像特别的多,甚至造成了浪费,我们在印经书、塑佛像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放下贪嗔痴的心?有没有利益众生的心?或者还是用自我的心?
好多的居士来到寺院里给我们结缘经典,因为我们寺院经典已经饱和了,我不想造成浪费,就对这些居士说:“你再到别的地方看看有没有更需要的,我们这里已经多了,十方的信施我们不能浪费,浪费也是有罪过的,必须要流通的。”布施者还不高兴,什么原因呢?他们总把布施当成给自己修福去做,不是为了即舍所爱,而是为了布施的过程中得到所爱,不是为了即舍所爱。我们学佛,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就是让我们放下一切。昨天我给一个居士做开示,“当你手里拿着执着这件东西的时候,再去抓别的东西,就没有能力去抓了;当你心只容一个人的时候,就容不下别人了;当你有自己所爱的时候再盛不下别的了。唯有把它都放下,你的心才能尽虚空遍法界。”
光目依罗汉所说,毫不犹豫地舍去自己的所爱,绘画佛像顶礼供养。舍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得,心性已经在逐渐的恢复。我们不要“舍是为了得”,千万记住“舍不是为了得”,放下的时候你才拥有一切,执着的时候你就失去一切了。就像为了一棵树失去一片林,众生为了一个爱,失去了心性。大家千万记住,我们要明白修行的真谛在哪里,一定要向光目学习,为报母恩即舍所爱。世尊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为报父母的恩舍尽一切难舍之物、行尽一切难行之事,以至成正等正觉。佛在《报恩经》中说:“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骨髓,国城妻子,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这种心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门的孝心孝行广大,我们一定要反思为父母尽孝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做到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今天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父母健在的,一定赶紧尽孝心,不要有任何的怨言,这都是给我们修福修行的机会。父母不在的也要好好修行,以此来报答父母的恩;父母健在的更要好好的修行,帮助父母这一世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每天跟着我念佛的好几个居士借着佛光,父母都已经往生了,亲见瑞相,所以无论父母是否健在都要好好的学佛,把父母送到极乐世界,这才是孝行的圆满。
“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光目女知道母亲正在地狱受极大的苦,为救拔母亲绘画佛像,志诚来供养,并以恭敬心瞻礼圣容,目不暂舍,一边瞻礼,一边禁不住的悲从心起,泣不成声。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曜。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人有孝心,自然感佛来示现,光目女于中夜过后,梦见佛放光告诉她母亲的生处。《善见律》中讲,梦有四种。第一是四大不合,梦见山崩或者飞腾到空中,或者梦见虎狼狮子、贼人恶人的追逐,这些恶的梦境。第二是先见梦,就是白天见过的,或者白或者黑,或者男或者女等等,白天见过的夜里梦见,这就叫做先见梦。这两种梦都不是实在的。第三是天人梦,有的梦到善知识天人,有的梦到恶知识天人,善得善梦,恶得恶梦,这种梦是真实的。第四是想梦,这是因为做梦的人前世或者有福德或者有罪业,有福德的现善梦,有罪业的就会现恶梦。比如摩耶夫人在护明菩萨,释迦牟尼佛护明菩萨初入胎时,梦见白象从忉利天下来,从她的右肋进入胎腹,这就属于想梦。我们平时梦见的礼佛、诵经、持戒,或者布施,这也是想梦,都是我们的善根蒙现出来的,想梦也是真实的。这里说,光目女夜梦佛身金色晃曜,像须弥山一样的放大光明,虽说也是梦,但这是感应道交。光目为救慈母舍弃所爱,绘佛金容,志心恭敬,五体投地,悲泣瞻礼,所以感得佛在梦中放光垂慈,来告诉她母亲的生处。这种感觉我也遇到过,我们不谈感应,只谈经验,为了给大家法喜。我在出家剃度的头一夜,六月十九是我的出家日,夜里就看到我父亲穿着中山装笑咪咪的站在我的床头,而且特别的清晰,但是自己知道是个梦,刚想睁眼看,就没有了,退的非常慢。我真切的感悟到佛讲的是真实的,只要发起出家的心,七世父母都会受益的。所以好好学佛,你们的父母也会受益的。佛示现对光目说:“你的母亲不久将会到你家出生,刚出世才感觉到冷和暖的时候,她就会说话”。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这段经文分三层。第一层,“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这是叙述受生的因缘。第二层,“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这是诉说受苦的境况。第三,“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这是感谢光目为她修福。她得生人中,但是下贱短命,因为怕命终之后又堕恶道中,所以向光目求救。
婢子就是奴婢的孩子,婢是地位卑下的妇女,没有人身自由,被有钱的人买来奴役。“未满三日,而乃言说”,这个小孩子生下来不到三天就会说话,这是由于佛力的加持,使光目女母不昧宿世因缘,而能向光目诉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稽就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就是把头碰触到地上,停留一会儿,表示敬意,一边叩头,一边悲泣。这是知道自己的女儿来救自己表示感谢,因为受了苦才知道感谢,平时享福的时候,怎么教也不肯改,现在受了大苦就会感谢的,所以多吃点苦,对你们的修学还是有帮助的。“生死业缘,果报自受”,这是光目的母亲醒悟之语,她亲身经历了地狱之苦之后,终于明白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不是世间人所谓的“不管做多大的恶,人一死就一了百了”。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人死业还在,自作还要自受,无人可以代替的,现在光目女的母亲亲自尝到了苦果。“吾是汝母,久处暗冥”,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日月的光明照不到地狱中,所以久处暗冥。《五苦章句》中说:“但坐悭贪食,故堕黑绳地,铁围两山间,窈窈何冥冥,神识堕其中,不观日月精,辗转不相见,但闻呼叫声。”见不着,只能听到呼叫声,没有光明。“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光目女的母亲自从死后堕到地狱中,从一个大地狱到另一个大地狱,受种种的苦,可见业力的牵引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蒙光目女供养罗汉、称念圣号、塑画佛像、志诚恭敬供养的功德力得脱地狱之苦,到人间来受生。但是光目女的母亲罪业深重,光目女所修的功德之力微浅,所以她母亲只能暂时的脱离地狱之苦,因为余报感生到卑贱之家,而且寿命只有十三岁,报尽又要再次堕入恶道之中。所以,我们今生所受的一切苦报,不要怨天尤人,都是我们的余报未了,只有好好的修行、好好的积功累德才能消我们的罪过。光目女母为免去将来之苦,所以请问光目了脱之法。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真的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因为知道造因会得什么样的果,预先就断除了恶因。《地藏忏文》中说:“菩萨避欲,如避火坑。”也许有人觉得是不是太夸张了,这就是众生的心态。光目女的母亲吃鱼子的时候吃的痛快淋漓,谁劝都不听,堕落地狱之后才知道害怕,这就是众生畏果。所以我们应当警醒,不要等堕入三恶道以后才知道害怕,到那个时候,你没有光目女母亲的福报,因为你的儿女有几个肯舍弃自己的家产、舍弃所爱来为你修福、积功累德?所以还是要自己赶紧断除恶因,不要去造作恶业,以免将来受大苦报。我们今天能闻到佛法真的是很大的福报,可以了脱、可以不受三恶道的苦、可以觉悟、可以成佛,我们一定要感佛恩德。真是佛恩浩荡,断除了我们三恶道的苦,直至成佛。如果没有佛出现世间,我们众生真的可怕,能够在三善道享福时间很短,还是三恶道的时间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报佛恩,就是依教奉行、好好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光目听小孩所说,知道是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怀疑了,所以悲从心起,声音哽咽,一边哭泣着,一边对婢女的儿子说:“你既然是我的母亲,应该知道作些什么行业,以致堕落到地狱的。”行业就是所作的善恶业,能够迁行三世,随业受生。行,就是迁流不息的意思。光目女知道婢女之子是自己的母亲无疑,但是为了证实没有错误,所以再次的详细问她生前所作的行业。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婢女之子回答是因为在世的时候杀害众生、毁骂有情,由于这两种业招致的恶报。为贪口腹之乐而杀生、为谋财而害命叫做杀害。《贤愚经》中有一个公案,苏曼女生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长大以后非常勇猛健壮,喜欢打猎,苏曼女心怀怜悯,知道因果,就教导她的十个儿子们不要杀生,儿子们不解的对母亲说:“打猎是我们最开心的,你为什么阻止我们的快乐呢?是不是讨厌我们?”苏曼女对儿子们说:“我是因为爱你们才阻止的,如果我讨厌你们就不会这样做了,为什么呢?因为杀生的罪业将堕入地狱,在无量劫中常被长着鹿头、羊头、兔头等各种各样禽兽头的狱卒用箭射杀,经无央数岁,虽然也想解脱,但是没有办法。”所以善知识的方便教诲,你们一定不能见过失的,而应该生起感恩的心。
毁骂,无过失强加于人叫做毁,也就是诋毁;无论对与不对,恶意的出口伤人,叫做骂。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何况是毁骂呢。恶口是十恶之一,属口业,《成实论》中说:“若人恶口,种种骂詈,随语受报。”有的人恶口已经成习惯,张嘴就来,言语非常的粗劣,像刀子一样割人骨髓,或者毫不避讳说别人的隐私;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真的是脏话连篇;也有的人遇到刮风下雨,感觉到不随自己的意,就骂天骂地骂风骂雨,不论骂的是有情还是无情,都属于恶口。所以我们平时多念佛,一定要从心里去赞叹别人,当这种境界出现的时候赶紧忏悔、赶紧念佛,经常的反省,慢慢的恶口的习惯就会改掉,否则就会随语业去受报。骂别人的时候,你的心性已经受染污了,已经种下阿赖耶的种子,等种子成熟就会随着种子去受报了。
光目女母因为杀害毁骂这两种罪业,堕到地狱受报。杀生是众罪之上,毁骂是万恶之先,如果不是光目按照罗汉的开示称名画像来救拔,只能是随业受报,不能这么快的得脱地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问:“您在地狱都受什么样的苦?讲给我听一听。”婢子回答,罪苦之事实在不忍诉说。阿罗汉听到地狱的刑罚都流血汗,就算说的话,用百千年的时间来说地狱里受苦的事,也难以说尽。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
光目听她母亲说完,内心痛裂,放声大哭,泪流满面,向着空中发深重誓愿:愿我的母亲永远脱离地狱之苦,十三岁寿尽后,再也没有重罪,永远不要再经历恶道了。我们听完《地藏经》以后,相信大家都会发起大心来的,因为地狱这么苦,众生都受这么大的苦,如果我们的慈悯心还在,大家一定不会再造恶,一定会生起慈悲心来帮助众生,不忍再伤害众生了。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光目女恭对十方一切诸佛发愿,一是显示誓愿的广大;二是恳请十方诸佛来加持,帮助她母亲永远脱离三恶道以及下贱之身,乃至永劫不受女人之身。众生造作恶业都会受报,先是堕到大地狱受无量苦,从地狱出来再报畜生身受鞭打的痛楚,这个罪业完了之后,生饿鬼道中受饥渴之苦,无量千劫不闻浆水饮食之名,而且饿鬼肚大咽细,咽喉像针一样,纵然得到了饮食,也会变为火炭吃不进去,罪报尽了之后才生到人间,也是生到贫穷下贱之家缺吃少穿。光目女的母亲造作重罪,本应随业受报受无量苦,所以光目求诸佛慈悲哀愍,如果她的母亲能够得脱现世以及将来的苦报,就对佛发广大度生的誓愿。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花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自今日后”,表明这是地藏菩萨行菩萨道的最初发心。初发心非常的重要,三祇所修福慧始终都不离初发心,所以《旧婆沙论》中说:“若离初心,则不成无上道,一切功德,皆在初心。”地藏菩萨在因地为大长者子、婆罗门女、邻国王、光目女,前后四次发愿,但是在顺序上这是第一次,从发心上来说,这应该为最先,所以说自今日后。光目女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前发愿:从今以后,百千万亿劫中,所有世界的地狱、饿鬼、畜生等受苦的众生,发愿给予救拔,要将这些众生脱离苦难,安置于涅槃的境界,然后自己方成正觉。地藏菩萨其他的三次发愿也是这样,正所谓:“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由此可知,最初发心的功德百千万劫称扬不尽。
我们现在也提倡初发心、不忘初心,在佛门中最着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当我们踏入佛门的时候,都秉承着成佛利生之心,心怀着求法向道之愿,但是以后修行的过程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不如意者或者是习气等种种的逆缘,真正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勇往直前坚持下来的,就是我们的初发心。所以在讲四十八愿的时候,我始终强调能够降服习气的、能够坚持求生净土的,就是求生净土的这个愿,唯有愿心才能降服一切,才不会偏离方向。你们总是来问我为什么念佛总有妄想?为什么总会懈怠?我在这里再一次的回答你们,就是忘了你们的初发心,如果不违本愿,你们一定会非常快速的降服一切的魔障。正因为忘了初发心,所以: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刚开始见师父非常的恭敬,鞠躬合掌,几年以后见了师父躲着走,“这个老和尚天天批评我”,没关系,也已经给你们种下了学佛的种子。所以我们一定不忘初心,如果把初心忘了,离佛道就越来越远了。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花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光目发大誓愿,不但救了自己的母亲,而且要救一切罪苦众生,以救众生苦的大愿来消除她母亲的罪业。就像用大水来灭小火,岂有不灭之理?所以感得清净莲花目如来赞叹她: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吾观,佛眼佛观,佛眼能观未来际的事情,清净莲花目如来告诉光目,她母亲将来的生处。由于光目女为母亲念佛、修种种的功德,她的母亲这一世十三岁过后,能舍去此下贱之身而生为梵志(梵志就是指佛教以外的出家人,像婆罗门教,这些都称为梵志。),并且由短寿转为长寿,生为梵志,长寿百岁,命终之后转生无忧国土(无忧国土就是极乐世界,那里的人民和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寿,所以寿命无量)。光目女母在极乐世界成就佛道,成佛以后也会广度众生,其数目如恒河沙一样的不可计劫,度人也是无量无边。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往昔度化光目的罗汉,当年只证得小果,现在已经回小向大,就是现在的无尽意菩萨。光目女的母亲曾经因造作杀害毁骂二业堕入大地狱,受种种的苦刑,蒙孝女的福力得脱地狱,生到奴婢之家却又短命,只有十三岁,又承蒙女儿的愿力报生为梵志,寿命百岁,现在已经是解脱菩萨。光目女发大誓愿,度罪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方成正觉,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是。往昔的光目受罗汉的开示,光目的母亲因光目而超生,今天的释迦牟尼佛于涅槃之前上升到忉利天宫,广为说地藏菩萨因地行孝之道。昔日的罗汉、光目的母亲、光目,能度所度,母亲、女儿经恒沙劫又共同聚会到忉利天宫听佛宣扬妙法,因缘实在太殊胜了,正所谓:打鼓弄琵琶,还来是一家。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