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记第23讲

时间:2024/12/17 9:09:22    来源:原创    作者:宏圆法师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阎罗王简称阎王,阎罗译成中文是缚的意思,就是捆绑、捉拿罪人。阎罗王主宰八热八寒及诸小地狱,派鬼卒于五道中追摄罪人,决断罪人的生死罪福。据《问地狱经》中记载,阎罗王从前是毘沙国王,他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为兵力不足,不敌对方,因此立下誓言愿做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百万之众也共同立誓,帮助国王共治地狱的罪人,这十八大臣就是十八地狱的小王,百万之众就是地狱的众多狱卒。

宋代的常谨法师在编辑的《地藏菩萨灵验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公案。汉朝的益州刺史郭徐安不信三宝,偏重于道教,在乾佑三年五月中旬,郭徐安得了重病,各种方法都不能治愈。他的妻子信佛,就问欢喜天该怎么办,欢喜天告诉他,可以发愿一日之中塑造地藏菩萨像,于是郭徐安就发愿塑造地藏菩萨像。有一天郭徐安突然昏了过去,经过三个时辰他才苏醒过来,醒来以后他对妻子说:“你真的是大善知识,能够延长我的寿命,为我除去地狱苦,给我天上的福乐,教我解脱之道。”妻子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郭徐安边哭边说:“我见到了阎王,阎王对我说:‘你依靠你妻子的功德发愿造地藏菩萨像,我是为了让众生偿还罪业才现阎王身,其实我是法王,如果有众生归依地藏菩萨,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求,你现在还要赶紧回到人间,完成塑造地藏菩萨像的大愿。’”由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阎罗王其实也是菩萨化身。在这一品后面的经文当,“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由此证明阎罗王和诸鬼王都是菩萨化现,菩萨化身是为了度化地狱的众生而示现鬼身。这里阎罗王与鬼众来到忉利天宫,听闻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又见如来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所以承此因缘,在佛前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好,我们看经文: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天有天王,人也有人王,地府中必有阎罗王,所以称为阎罗天子。阎罗王的宫殿建在铁围山内,如《长阿含经》中说:“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是阎罗王宫殿的描述。阎罗王统领无量的鬼王,这里王来到忉利天宫,臣自然随之主到,伴必护卫之,所以阎罗王与无量鬼众,承佛所放的光音,承佛的加持以及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一起来到忉利天宫听闻妙法。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这里列出了三十四位鬼王的名号,我们来给大家做个解释。第一是恶毒鬼王,恶是十恶,毒是三毒,贪嗔痴三毒,这位鬼王不但恶而且毒,所以称为恶毒鬼王。这些鬼王都是大权示现,不思议的菩萨,我们刚才讲了,恶毒鬼其实是以恶去恶以毒攻毒,用这种方法来为大家示现。知道这种做法不善会对众生不利,这样大家就会去恶修善,这能帮助众生去除毒恶,所以恶毒鬼王,这里是用恶毒来教化众生。

多恶鬼王,众生的一念不善之心生起就作恶无量,一念尚且如此,何况念念。清朝的学者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还有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这三部著作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意思是说做好事就会有福分降临,做坏事就会招灾惹祸,所以即使是在人世间,已经能看到天堂地狱的区别。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做了善事受人爱戴,内心一片的祥和,助人为乐,快乐安详就如同生活在天堂。而做了恶事,整天心神不宁,恐怖忧虑,做噩梦,受良心的谴责、不安的折磨,虽说身在人间,心却早已入了地狱。多恶鬼王,外现忿怒的恶相,内起慈悲之善心,让众生见了不敢再生起恶念,所以也是帮助众生回恶向善的。

大诤鬼王,诤是斗争,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斗争坚固。佛在《大方等大集经》中说:“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这里佛为我们讲了五个坚固。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是正法时期,那时候大家持戒修行,证果的人就很多,证阿罗汉果就是断了见思二惑,出离三界,所以叫做解脱坚固。第二个五百年就是禅定坚固,这时候能断烦恼出三界的人很少很稀有,而得禅定的人多,禅定修成,虽然没有脱离,没有证阿罗汉果不能解脱,但是可以生到天上享天福报。第三个五百年就是多闻坚固,大家只注重对经教的研究,失去了内心的修持,解行不能并进,只重视解而忽视了修行,多闻坚固。第四个五百年就是塔寺坚固,这时候连教理都不重视了,没有时间去看教理,注重修寺建塔,靠外在的形象来吸引人。修行是长久的功夫,大家不肯再去用功,靠外在的形象去吸引人。我们现在,第五个五百年就是斗诤坚固期,为了争夺名利,争夺施主,争夺信众,互相争斗。不但是教内,世间也都是在互相争斗。人怕出名,哪个作家作品写的好,马上会群起而攻之,就不能让你出名,法师经讲的好,马上就开始出现批判。但是这种声音对我们确实是一种增上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好的检查自己的不足,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平时很难有反思的能力的,靠别人来监督来检查我们,这样我们更好的进步。

我们现在就是斗诤坚固期,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在争斗,你抢我的、我抢你的,都想把对方压倒,做生意的互相抢客户,搞学问的去争名。记得易中天说过“要学会半部哲学”,一半的人赞同认可一半人诽谤,你就已经非常的成功了。佛在《阿含经》中讲了斗诤的缘由,“佛告帝释言,怨结之生,皆由贪嫉,故使众生等刀杖相加” 。人们争来斗去都是由贪婪和嫉妒。有居士问我怎么能消业障,我说第一步先去贪心、嗔恨心,我们种种的造业皆是贪、嗔、嫉妒还有愚痴所带来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什么?放下贪,去修布施;放下嗔恨,去修慈悲;放下愚痴,去修智慧。要深入经藏,这样才能消业。

现在的人不能明了一切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真正存在的本体。了知一切法没有一个本体,包括我们在内,都是一种现象。我们现在的色身是四大组合的,所享受的物质也是四大组合的,是在生灭的唯有我们的清净本性是不增不减的,我们现在的所作,就是要恢复我们的清净本性。

知道现在的现象、我们的外缘和所受用的物质都是生灭的,有生就有灭,谁都没有所有权的,谁都没有主宰的权利,我们只能随缘受用。我们决定不能左右,也左右不了,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它都是一个假名,也是一个假象。我们用智慧把它照破,就不会执着、不会愚痴,照破了还有什么贪心?还有什么嫉妒心?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真的是愚痴的执着、愚痴的诤斗,心里面咽不下这口气,什么事情都想去占个上风,甚至一句话都想占上风,一句话随风生灭,出来就没有了。所以大诤鬼王以大诤法门来教化人们无诤。

好,下面是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因为这三位鬼王的头长得像虎,但是各自的颜色不同。虎是山中的猛兽,百兽见了都害怕,这些鬼王以虎为名,是为了让众生听闻到名字以后生起畏惧的心,从而不敢造恶,痛改前非。

散殃鬼王,殃就是灾殃,灾祸。道教的《东岳经》中说:“世间众生不信因缘善恶果报,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尊师长,欺负神理,背前面后,口是心非,已被岳府之神曹官圣众,晨夕考较,纪录罪咎,致令灾祸横生,官司牢狱,累岁经年,不能安泰,家门啾唧,每遇凶丧,盗贼侵临,希见太平。”这段经文中说的现象就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众生做了不孝父母不尊师长、口是心非这些恶事,就会被岳府的曹官记录在案,以至于出现官司、牢狱、盗贼、侵欺等灾祸加蒙,不能安泰。散殃鬼王使造恶的人灾祸发生,是为了警醒大家,相信善恶果报,不要再作恶。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造恶多端,只看到现前没有什么灾祸,就认为没有果报,却不知道果报迟早会来,世间有句俗话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这里解释的清楚“不是不报,因缘未到”,等因缘和合了准受报,因为还有前世的福德在营护着,等前世的福德衰了以后,大难就要临头了。人修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造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福报一点一点的在消减,消减到一定的程度,福报营护不住,没有支撑了,则将祸不单行。一定要明白因果通三世,丝毫不爽。

明末清初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一生好道扬善,从没有欺骗过任何一个人,从没有打过一句妄语,大家都很钦敬他的人品,由于为人正直,阴间的判官都经常请他去断案。坚持好德扬善鬼神都敬爱。有一天,朱柏庐在朦胧中睡去,见到很多人迎接他,来到一个大衙门,他穿上官服升座。看到一个神识被勾到面前,他一看原来这个神识是他的一位同乡,同乡原来也信奉佛教,读诵过经文,然后因为弃善从恶,造了很多的恶业,又没有善事来弥补,福德营护不住他了,按照阴间的冥律,应该转世投入狗胎来偿还宿债。朱柏庐见了之后心中不忍,想开示他,能够把他的善心引发出来,就引导他说:“你以前修习经典还记得吗?”如果他这个时候说明本心不昧的话,说明他心里还有善,还可以挽回,不堕三恶道的,但是因为恶根扎的太深了,回答说“不记得”。朱柏庐又二次的开导他,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佛字让他看,如果此时能念一声佛字,马上得生三善道,甚至这时能念一个佛字,求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往生,那个人说“不认得”。我们这里说明,念到这一个“佛”字,引起他生前的信愿,这个时候他可以求生极乐世界的。但是他说不认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有信愿的,临终念一佛二佛,因为恭敬心引发他的心性,可以得生善道。朱柏庐用了两个方法来问他,他也不知道本心不昧,也不知道佛。朱柏庐又问:“你诵持的经典难道都忘了吗?”那个人回答“不知道”。朱柏庐只能按照冥律来处理,命人把狗皮披到他的身上,只见神识在地上一滚就变做了狗的形状,摇头摇尾就走了。朱柏庐醒了之后,心里觉得很悲哀,天一亮便让家人去打听,家人回来说,那个人已经在半夜得急病死了。朱柏庐本来不想说这件事,之所以说给大家听,是为了让周围的人引以为戒,免堕轮回。

好,我们看下一个是飞身鬼王,就是能在空中飞行,巡察人间的善恶,行善的赐福,行恶的降祸。飞身鬼王就是飞行夜叉之类的鬼神。电光鬼王,眼光像闪电,众生见了心生恐惧,恐畏、畏惧。狼牙鬼王,他的牙齿很尖,像狼一样让人看到心生胆怯,不敢造恶。

千眼鬼王,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度化众生,千眼鬼王也具有千眼,他观察世间的一切善恶之事一点都逃脱不了。做善,他看的清清楚楚,造恶,他也看的清清楚楚。好多居士都去求过大神、大仙,大神大仙是在谁控制的范围之内?在主魅鬼王控制的、所管辖的范围之内。有的大仙稍微有点能力,清净一点的,你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能说的八九不离十,何况鬼王,他们比大仙的能力要大的多的多。天道的仙人又要比鬼王的能量大,佛菩萨的能量不可限量的。不是说你们所做了,别人看不见就没有了,你们一点都瞒不住鬼王的,千眼鬼王处处都在看着大家所作的善恶。

啖兽鬼王,当他看到凶恶的野兽危害众生的时候,就会把野兽捉来吃掉。负石鬼王,专门负责负石担沙填河填海,比如江河发生洪水的时候,负石鬼王就驱赶着小鬼们,负石担沙填塞堤坝饶益众生。

主耗鬼王,主祸鬼王,这两个鬼王的意思比较接近。耗就是消耗,损耗的意思,财物或者寿命减少;主祸,祸就是灾祸。人的这一生所得的福禄都是命里注定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为君子”,他知道这一生该得的跑不了,那不如心里无事了; “小人冤枉为小人”,他不懂,非要想办法争抢,他就不知道争抢的都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没有,争也争不来、抢也抢不来。但是修行可以改变命运,可以给我们增福,前一世的命运是个定数,通过这一世再增加福报。或者前世有的福报反而用别的心量得来,心受到染污,心不善反而会减损福报。所以改变是根据心改变,心是善的,多利益众生,福报就会增加;如果是损人利己的来享受福报,也会减损福报。或者前世有的福报,你没有安心,反而用别的心、别的心量把福报给得来,心受到染污,心不善反而会减损你的福报。所以改变是根据你的心改变,心是善的,多利益众生,你的福报就会增加的改变;如果你的心是损人利己的来享受你的福报,才会减损你的福报。

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先生,通过积德行善改变了命运。他命里的寿命,别人给他算只有五十三岁,他因为修福活了七十多岁。他的命里本来没有儿子,他通过修福,有两个儿子,这是修福增加福报。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去作恶,各种卑鄙、恶劣的手段去获得财富,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真的会折福的,减少福报。《太上感应篇》中说:“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这里的以夺人算,算就是人的定数,夺你的定数。做的恶大,福报减损的多,人们会厌恶、疏远你,各种灾祸也会找到你的头上。千万不要自以为聪明,做得天衣无缝没人知道,这些鬼王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会根据造恶的轻重来削减你的福报。

主食鬼王,民以食为天,食物是长养我们的色身、维系生命的根本,非常的重要,主食鬼王让行善的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行恶的人则天灾人祸,饥馑遍野。所以粮食收成的好坏是随人的善恶而招感。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食乃民生之禄,善者享之,恶者减之,故善弃五谷者,太上恶之,收其花息,世多饥馑,及暴殄天物者,每冻馁而死。”意思是说,随意地糟蹋粮食会感得世间经常有饥馑之灾,挥霍浪费各种物品不知爱惜,会冻饿而死。然而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各种物品的现象。现在世间上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脱贫,我们中国也有好多的地方非常贫穷,没有水,颗粒无收,吃不饱,甚至连生活用水都非常的困难。前两天,我就给寺院后面做工程的工人发了一次脾气。他们把自来水插到下水道里,水哗哗的流,我检查了三次,每一次都是这样,前两次我是好言相劝,我说要给子孙后代留点能源,到了第三次我再看的时候,不但开一个水龙头,两个水龙头接着长管子放到阴井里哗哗的流,我把他们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包工头来给我忏悔,我说:“你们这不叫浪费了,这叫造业,钱虽说是你们的,但是资源是社会的、是大家的。”

曾经看了一本杂志《读者》,因为《读者》里也有好大的启发的,星云大师在《读者》里有他的开示,我也比较喜欢看《读者》。《读者》里面有这么一篇报道,一个中国人到德国去,吃饭时剩的饭菜一塌糊涂,这时就有人来罚款,他不服气,说:“这都是我花钱买的,你们怎么能罚钱呢?”执法的就给他说:“钱是你的,资源是社会的、是大家的,你有权享受,但是没有权浪费。”我非常理解这个的,我们都是只有享用的权利,决定没有糟蹋的权利的。我们要懂得惜福,把节约下来的物质去帮助更需要的人,这才是你的人生价值。

古时候,有一个官宦之家有财有势,但是不知道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他的大宅院旁边有一个尼姑庵,官宦人家厨房的水沟通过尼姑庵的后门流到大水沟里,老尼师每天都看到水沟中流过的白米饭,十分的可惜,就每天把水沟里的白米饭捞起来晾干,收藏起来。几年之后,宦官之家犯法被抄家,家里的妇女和小孩暂时的拘留在尼姑庵中,在他们最饥饿难耐的时候,老尼师拿出从水沟中淘出的米,为这家人煮了一锅饭,这一家人觉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米饭。

所以在我们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不要总想着和别人攀比豪华,不要追求感官上的满足与享受,更要懂得怎么来约束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欲望,你不约束它,准会带来害处的,欲壑难平,它不会自己停止,只有多学习圣人法、多学习佛法来节制自己。尽自己的力量多去帮助别人、多去布施、多做善事,这样会使自己原有的福报增加。如果以前世所修的福报作为今世造恶的条件,福报尽了以后很快就要堕落。现在人不会以前世的福报给自己更加的修福,而是以前世所修的条件为自己堕落创造了因缘,一定要引以为戒。

主财鬼王,就是主管人间财物的鬼王。《科注》中说:“岳府有主财案主者,浮陀摩尼钵,主护人财物,故有财不施,鬼瞰其傍而妒之。”这是说,悭一类的人不肯施舍,不肯拿与别人分享。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人,挣了钱自己都舍不得花,也舍不得给妻子儿女父母师长用,更舍不得布施、去帮助别人了。有悭心的人挣了钱以后,鬼瞰其傍而妒之,不是别人羡慕嫉妒恨了,而是鬼都来嫉妒你,你想想能有好吗?所以不如给自己修福。

前面说的是悭的一类,下面我们说贪的一类。《科注》中又说:“太上尤禁横取人财者,故其妻子家口,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这就是指贪的,去贪取。我们千万不要用非法的手段得到财物,这个罪过是非常大的,即使得到了,家里的妻子这些家人会失去性命,即使家人不死也会有重病,也会有水灾、火灾、盗贼、口舌等灾祸发生,生活不得安宁。所以千万不要用尽心机获得不义之财。现在社会上的网络诈骗、贩毒、赌博、贪污、受贿等等的现象,真的都是大恶。得到之后,不但不会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还会有各种灾祸发生,甚至家破人亡。我们跟前的事例特别多,有个居士,家里喜欢赌博,前几年确实赢了点钱,大吃大花,现在家败人亡了,学佛的也不在了,谁知道以后的因果就这么的快速。曾经听人说,他家赢大的汽车往家里开,最后搞得人家破人亡,这也是凶灾。

所以我们一定要深信因果,财富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一定要遵纪守法,要讲诚信,决定不能违背社会道德、人伦道德。中国有句话叫做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人们爱财求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辛苦劳动获得,千万不要信奉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通过我们身边种种的案例看到,有横财的最后结果好吗?应该是人有横财必遭灾。

主畜鬼王,就是主管家禽家畜的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禽鬼王就是主管飞禽的,主兽鬼王就是主管野兽的鬼王。主魅鬼王,魅就是魑魅,通俗的说就是妖怪妖精,草木或者动物活的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精灵。现在好多人都去求鬼魅、求魑魅,这都是些成精了的,这些鬼怪都是由主魅鬼王来管理,主魅鬼王的功德、能量要比他们大的多。你们都不去求佛菩萨,而去求鬼怪,想想多可笑,为什么不能跟佛菩萨学觉悟、智慧呢?所以佛法里有一条,不允许阿罗汉们现神通,就是怕大家没有智慧分不清,误认为有神通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是靠真理来教化众生,不是靠神通来教化众生的,大家一定要记住。魑魅也有一定的能量,但是他们愚痴、颠倒,颠倒真理、邪法严重,所以他们不能用真理来教化众生。佛怕我们不明白,误认为有神通就是大修行、就是菩萨、就是罗汉,怕我们误入歧途。

主产鬼王,就是主管一切众生生产的鬼王。这个生产就是生孩子。宋朝道家东华派的传人林灵真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记载了监生司的诸位神灵:有九天监生大神、九天卫房圣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九天顺生君、九天速生君、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胎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死功曹、南昌起死功曹。这诸位九天监生司就是主管生育保胎之事的神灵的机构。在《佛说鬼子母经》中,鬼子母的姐姐名叫炙匿,她在佛前发愿,在众生生产时护助子母。所以新生命的诞生真的是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们一定要对生命满怀敬畏,懂得珍惜,爱护生命。

主命鬼王,就是主管一切众生寿命长短的。佛说《鬼子母经》中说:“有天王名毗沙门,主四天地,护人命。”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也是佛教里的财神天王,他主护四天下的人命。东岳泰山的保生真人碧霞元君,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位女神,她统领岳府神兵,掌管人间的善恶之事,寻声赴感,护国安民。泰山奶奶应该称为碧霞元君。佛教的二十四诸天,指的就是护持诸法的诸天鬼神,自古以来都是供奉十六天。后来,因为日能破暗、月能照夜,龙王秘藏法宝,《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从龙宫里请出来的,阎罗王掌管幽冥,所以后来又增加了日神、月神、娑竭龙王以及阎摩罗王这四位,就成了二十天。明朝的时候又将天龙八部的紧那罗王,以及道教的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将这四位又增加其中,最终形成了二十四天。二十四天的来历也显示了明朝以后佛教和道教相互借用与融合的趋势。道教借用佛教的比较多,佛教借用道教的不是太多。佛弟子虽然不归依诸天,但应礼敬诸天,因为他们归命佛陀、护佑正法、积德行善。寺院经常举办斋天法会来供养三宝、诸天以及眷属,感念诸天的护法功德,并为大众们祈福降祥。主险鬼王,就是主管高山大海,这些险峻之处的鬼王。

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都是以他们的眼睛的数量来定名的,三目鬼王就是在两只眼睛当中又竖着一只眼。四目鬼王,在两只眼睛的上面又各有两只眼睛,左右是两只眼睛。五目鬼王,是在四只眼的中间又竖着一只眼。这些鬼王都是因为眼多而得名。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这六位鬼王的名字都是音译,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未见翻译,都是梵文的名称,我们这里依照青莲大师的考证,简单的介绍一下,给大家做一个参考。祁利失王翻译为力王,大祁利失王就是大力王,祁利叉王力尽王,大祁利叉王大力尽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大家都很熟悉的哪吒和这两位鬼王的名字相同,我们所认识的哪吒是多闻天王的儿子,他是天神,不属于鬼道。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然其名既同,未可知也。”名字相同。我们最注意的就是迦叶尊者和迦叶佛,名字相同,但是是两位圣人,不是一位圣人。好多居士来找我,说:“怎么有迦叶尊者还有迦叶佛,是一个人吗?”一个是古佛,一个是佛住世时候的一尊阿罗汉。这里的那吒鬼王,是不是多闻天王的儿子哪吒,不好定论,知道那吒鬼王是鬼王,这些都是音译梵文的名称,没有翻译过来,而且资料也非常的少,经文谁也不敢胡说。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我们前面介绍的三十四位鬼王都是大鬼王,都是菩萨示现。每一位大鬼王又统领百千诸小鬼王,这些鬼王能够来到忉利天宫参加胜妙的法会,都是承佛与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诸位鬼王来到忉利天宫,对佛菩萨非常的恭敬,在没有请法之前都在一面肃容正立。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0 (2).jp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