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譬喻品》。在上一节课,讲了舍利弗听闻佛在《方便品》中说法之后,领悟了佛之知见心生欢喜。下面讲的是佛为舍利弗授记。分为四段:第一、昔曾教大。就是在过去时代曾经教导舍利弗学习大乘佛法;第二、中忘取小。中间这段时间,舍利弗忘了自己曾经学过大乘,他认为小乘法是最圆满的;第三、还为说大。第四、正与授记。我们先看第一段昔曾教大。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这是承上面偈颂中为天人所敬而言,意思是你要天人等所敬,那么我当对天人大众而说。
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世尊曾在二万亿佛所作菩萨的时候,为了帮助舍利弗求无上道,常以大乘佛法来教化舍利弗。明朝的《法华经知音》中解释说,这里指的是世尊为常不轻菩萨的时候,值遇二万亿威音王佛。汝亦长夜 随我受学。这里的长夜,是表舍利弗未破无明,称为长夜。舍利弗虽然在二万亿佛所追随常不轻菩萨学大乘,但是他未破无明。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我们依窥基大师的注解,这是指今世,现在,舍利弗又遇到世尊。前面我们讲过,舍利弗修学的前期是先修的外道婆罗门教,遇到世尊以后,世尊以方便引导他来修学佛法。生我法中的意思是说,舍利弗随佛修学证了阿罗汉,因为佛曾赞叹五百阿罗汉“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所以这里生我法中的“生”字,是口生、法化的意思。这是第一昔曾教大,下面是第二中忘取小。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就是我曾于二万亿佛前教你立下大志,发大愿来成佛果,而你现在已经把往昔发大愿学大乘的这个事情忘失掉了,得阿罗汉果后就认为所作已办,已经得了灭度。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是第三还为说大,接着为他说大乘法。就是我现在,还要让你忆念起往昔曾经发过的菩提心、行过的菩萨道,所以为诸声闻人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这里说的诸声闻都已经回小向大,堪闻大法,所以说“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下面是第四正与授记,正与授记分为长行和偈颂两部分,长行中又分为十小段,第一是明时节。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
佛要给舍利弗授记,授记是在什么基础上为他授记?最起码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进入初住位才为他授记。现在舍利弗已开佛知见,证初住位,所以佛与他授记作佛。虽然舍利弗已经证了初住,但是他的福智未具、行解未圆满、惑习还未尽、无明未融,要作佛还是需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所以经文中说:“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
也许有人心里就会疑惑,舍利弗已经开佛知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了,肯定自己知道将来能成佛,世尊为什么还要为舍利弗授记?智者大师是这样解释的,第一、是因为佛以前从未给二乘人授过记,从现在开始为二乘人授记,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给舍利弗授记是对中下根机人的勉励,来鼓励大家,令大家能够发大乘心,回小向大;第三、令听闻者结缘;第四、满足舍利弗希望得授佛记的本愿。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
这是第二行因。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供养是修福,供养的佛如此之多,供佛多则福必广,福报就大。奉持正法是修慧,既然对于正法能够奉持,慧必深,智慧深,深广无边。具足菩萨所行之道,这是指具足利益众生之行。舍利弗因地供养诸佛、奉持正法、利益众生,这样经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福德智慧圆满,福智圆满才能够成佛,所以下面我们看经文。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是第三得果。舍利弗过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后,福智圆满得成佛果。佛号是什么呢?这里介绍了别号和通号。华光如来,这是别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通号。这个大家经常听经都能理解。为什么称为华光如来呢?窥基大师解释说:“目睹雨华放光,耳闻法华智光”。舍利弗尊者在法华会上,看到佛雨华放光,这是华光;听到佛说《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就像智慧之光,这也是华光。舍利弗因为见佛雨华放光和听闻《法华经》而发心得授记,所以以此来立名华光如来。就像《大智度论》中讲的一千位天子,见佛土庄严而发净意得授记,号为庄严王佛。另外还有十万亿人,见十方菩萨来以华供养,所以发心得记,名号就是觉华如来。这两个例子都和舍利弗一样,以发心得记的因缘而立佛名。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这是第四国土。上面说的华光如来是正报庄严,这里是彰显依报庄严。华光如来教化的国土是净土,经文中从十个方面来彰显国土庄严:第一是国名离垢,第二是其土平正,第三是清净严饰,第四是安隐丰乐,第五是天人炽盛,第六是琉璃为地,第七是有八交道,第八是黄金为绳以界其侧,第九是其旁各有七宝行树,第十是常有华果,从这十个方面来彰显依报庄严。
我们先看第一国名离垢。国名就是国土的名号,是离垢,这个世界的众生无有六垢,所以招感国土的名号为离垢。这六垢就是傲慢,无正信,心怀邪见,第三是不求正法,第四是外散,心思散于色声香味这些境界当中,心向外求,外散。第五是内收,五根向内收敛,五根向内收敛就容易怎么样呢?就是昏昏欲睡,我们今天说昏昏沉沉。第六是疲厌,身体疲劳,身体疲劳了就心生厌烦。而这离垢世界的众生无有这六垢的现相,所以称为离垢。
第二种庄严是国土平正。由于众生心离高慢,所以招感的土地平正,我们常说我慢高山,心中高慢就会感招土地上有高山,高高窊窊不平,这是其土平正。第三是清净严饰。众生的心清净,所以佛土清净庄严。第四是安隐丰乐。这个世界中没有杀、盗、打、骂、病,还有刀兵饥馑等三恶道之因。没有这些三恶道之因,所以物质丰富人民安乐。
第五是天人炽盛。天人炽盛的意思就是天道人道非常的多,什么原因?就是众生都持戒修善,众生持戒修善就无有恶道,所以人天这两道的众生就很多;反之,如果众生都造作杀盗淫妄的恶业,那么生人天两道就少三恶道就多。华光如来教化的世界是天人炽盛。第六是琉璃为地。因为众生的心无瑕,没有染污,感得琉璃为地。第七有八交道。这是指国土的道路,就是东西方向有四条,南北方向有四条,所以叫做八交道。或者是东西方向有八条,南北方向也是八条,叫做八交道。这是众生修八关斋戒、修八圣道感得的,所以国土的庄严都和众生的心性是相成相辅的,都是众生的心性感招来的。第八、黄金为绳以界其侧。道路两侧用黄金绳作为界限,这是修行四总持所感。四总持: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和忍总持。第九、道路两旁有七宝行树,这是修七圣财、七支戒感得的。七圣财也叫七法财,信、戒、惭、愧,这个大家都能理解,闻,就是广闻博学,我们修学佛法,在解上要广闻博学,在行上一定要一门精进,这是闻。后面是施,就是供养布施。慧是智慧,这就是七圣财;七支戒就是十恶中的前七支,就是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这是七支戒。道路两旁有七宝行树,这是修七圣财和七支戒感得的。常有华果。树上有华有果,是因为众生恒常修七觉支八解脱所感。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这是第五说法。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这里为什么说亦以?这是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兴出于世时说三乘法,而华光如来是在净土说三乘法教化众生,所以用亦以来表达。有人就会问了,华光如来既然是在净土,不是五浊恶世,为什么也要说三乘法?下面经文中就给我们解释了:“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据《大悲空藏经》中说,舍利弗于六十劫行菩萨道,这是舍利弗的过去,他在六十劫行菩萨道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修婆罗门教的人向他乞讨眼睛,舍利弗就发慈悲心,把他的眼睛给这个人之后,这个人不但不去恭敬,反而用脚去踩,以至于舍利弗起了嗔心。因为一起嗔心,嗔心一起百万障门开,退作凡夫。舍利弗退作凡夫,他当时就发愿,成佛之日开三乘法,所以这里说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这是第六劫名。释迦牟尼佛出世是在贤劫,劫名是贤,因为此劫是千佛出世,贤圣非常多,所以称为贤劫。贤劫前面是庄严劫,贤劫后面是星宿劫,华光如来出世的时候是大宝庄严,为什么叫做大宝庄严呢?因为国中是以菩萨为大宝。这个世界不是以金银琉璃,不是以世间的这些为宝,而是以圣者为宝。就像《楚书》中说;“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为宝”。楚国不是以金银美玉为宝,而是以善人为宝,和这里的意思相同。好,我们看经文。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这是第七众数。
彼诸菩萨,就是国土中的菩萨。国中有多少菩萨呢?经文中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国中的菩萨太多了,用算数计算不出来,用比喻没法形容,除了佛的智慧无人能知。
下面赞叹菩萨的功德。
若欲行时,宝华承足。菩萨想要走路的时候,就有宝华来托着他的足。这是菩萨常修以下九种净行,修九种净行感得的宝华承足。这九种净行:第一戒净,第二心净,第三见净,第四度疑净,第五道非道智见净,第六行智见净,第七行断智见净,第八无缘寂灭净,第九国土净,修这九种净行。这九种净行也称为九净华,这九种净行感招的宝华承足,华是对果而言,这九种净行是属于因中所行之行,修这九种净行将来能证佛果,所以称为九净华。
《经律异相》中记载了世尊出生时的情景:“诸天散华,从右胁生,身长丈六,即行七步,宝华承足,举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描述了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出生的时候也是宝华承足,这是一种福德的境界。
此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德本就是善根,意思就是说,这些菩萨不是刚发心的,他们是栽培善根时间很久很久了。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这是讲植德之所,菩萨们往昔遇缘非常的殊胜,是在无量百千万亿佛所随佛净修梵行。恒为诸佛 之所称叹。菩萨们的修行令诸佛称叹,既然佛都称叹有加,这些菩萨的名称肯定高远,众生都知道。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常修佛慧就是指菩萨们恒求佛智。具大神通,窥基大师解释为:“外化久成,具慈悲故”,就是菩萨以慈悲心度化众生,久而久之成就大神通。也就是说,常修佛慧指的是内求佛智,具大神通指的是广度众生。
善知一切诸法之门,就是能够通达一切法门。质直无伪,直心是道场,《维摩诘经·佛国品》中说:“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质直无伪就是指直心,内心真直、外无虚假,这才是进道之场。志念坚固,内心真直,不为烦恼所动,所以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这样的菩萨充满华光如来的佛国土。
下面我们看第八寿量。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华光佛的寿命很长,是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就是说华光佛的寿命十二小劫,这是从他成佛开始算的,成佛之前做王子时,这个时间不算,是他成佛以后度化众生,成佛开始是十二小劫的寿命。
其国人民寿八小劫。他国土人民的寿命也都很长,是八小劫。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出兴于世度化众生,他老人家的寿命是八十岁,八十岁就涅槃了,而人民的寿命是一百岁左右。释迦牟尼佛的寿命比一般人还要短,而华光如来只从成佛以后算起,寿命就比一般人的寿命长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众生的福薄,福报少,不能够感得佛寿长;而华光如来国土内的众生,众生福多,修的福报大,所以感得的佛寿命长。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释迦牟尼佛舍第五分寿,也就是他一百岁后面,一百岁后的二十年的寿命给未来的弟子。寿命当时是一百岁,他舍二十年的寿命给未来的弟子们。而华光如来所教化的众生福慧自修,不用佛给增寿,所以佛寿长人民寿短。这是第二种解释。第三种是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众生福报少,福薄慧少,到八十岁的时候,可度众生的因缘已经尽了,所以佛寿短人民寿长;而华光如来可度的众生多,所以佛寿长于人民的寿命。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这是第九补处。华光如来过了十二小劫就要入涅槃了,他在涅槃前要为坚满菩萨授记。下一尊佛要出世的,那是谁呢?就是坚满菩萨。坚满菩萨是补处大士,他为坚满菩萨授将来来接班的这个记,给坚满菩萨授记,将来坚满菩萨来补佛位,在这个世界作佛。
这位菩萨因精进成就,所以名为坚满。他作佛时,佛号是华足安行,为什么名为华足安行呢?前面说过,这个国土中的菩萨,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所以坚满菩萨成佛时候名为华足安行。宝华承足,这个世界的人民,坚满菩萨成佛也是华足安行,这是一个意思。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坚满菩萨以听闻《法华经》为因而圆成佛道,佛果圆满,听《法华经》为因,佛果圆满,所以名为华足。在这里这个足就解释为圆满,佛果圆满的意思了。听《法华经》为因,佛果圆满,就叫华足。安行是什么意思呢?《法华经》中有《安乐行品》,坚满菩萨因为修安乐行而得无上菩提,所以称为安行。多陀阿伽度译为如来,阿罗诃,译为应供,三藐三佛陀,译为正等觉。
其佛国土,亦复如是。华足安行如来教化的世界,和华光如来的世界一样,这是因为华足安行如来的国土和华光如来的国土一样,都是由于行法华因所招感的,因相同,当然所招致的国土也是相同的。好,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这是第十法住久近。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时期是三十二小劫,像法也是三十二小劫。佛法住世的时期分为正法、像法和末法这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就是佛的教、行、证都具足,教就是教法,行就是修行,证是证果。正法时期就像佛住世的时候一样,佛弟子们都能够依佛的教法用功修行,会有很多人证果。像法时期,虽然表面上看,大家都和正法时期一样修行,但是证果的人少了,也就是说,只有教和行、没有证了。末法时期只有教还在,行和证都没有了。佛的教法还流行于世间,就像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一样,佛的教法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肯用功修行的人少了,证果的那当然就不用说了。以上,是佛为舍利弗授记的长行部分,下面是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这是颂得果。普智,普就是普遍全面的意思,因为佛具一切智和一切种智,所以称为普智。舍利弗将来成佛具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佛号是华光如来,当度无量的众生。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这是颂行因。舍利弗在因地值遇良缘,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具足就是无法不修。舍利弗具足了菩萨行,供佛是修福,具足菩萨行是修慧,由于舍利弗在因地福慧俱修,使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渐渐具足,则证入无上道。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
这是颂时节和劫名。舍利弗从现在到成佛要经历无量劫,他是在大宝庄严劫的时候成佛。
【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这是从六个方面说明国土庄严。第一是名,华光佛教化的国土是离垢世界;第二是净,这个世界是净土,清净无瑕秽;第三是地,以琉璃为地;第四是界,道路两侧以金绳为界线;第五是树,有七宝杂色树;第六是华果,七宝树上有华有果。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这是颂众数。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是不退,菩萨志念常坚固,心勤不退。第二是外化,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神通就是六通,波罗蜜是十度,我们曾经讲过十度,六度后面又开的四度,菩萨的十度,这是说菩萨度化众生。第三是值遇善友,这个善友,就是菩萨们曾值遇无数佛,随佛修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这是颂说法。华光佛为这些菩萨们说法,为他们种下成佛的妙因。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这是颂寿量。窥基大师说,第一个偈颂,按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于最末后身,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出家成佛道”。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顺序,大家就能理解。最后身,指的是等觉菩萨之身,到了等觉菩萨再往上修,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都了脱了,两种生死了脱,成就佛果,所以等觉菩萨是最后身。舍利弗到了最后身投胎做王子,后来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出家成就佛道。从他成佛算起住世十二小劫,国土中人民的寿命是八小劫,这是这两个偈颂的意思。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这是颂法住久近。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正法时期有教有行,果证不虚,度众生无量。像法也是三十二小劫,有教有行,但是证果的少了。这里偈颂中,没有讲给坚满菩萨授记,但是比前面长行中增加了供养佛舍利。华光佛的舍利广为流布,以显法身常住世间,令无量的人天众大作佛事。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这是颂结叹。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就是华光佛从因到果,所作所为就是这样。其两足圣尊,两足指的是福慧双满,福慧圆满,两足,华光佛的福智双满。佛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无与伦比的。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这里就说了,华光佛是谁呢?就是你舍利弗,你应当欢喜庆幸。
好,时间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