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誓愿安乐行的长行部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偈颂部分。偈颂的前十四颂半是颂前面长行中的内容,分两段:第一是颂誓愿安乐行,第二颂叹经,我们先看第一段。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说,佛所赞经。
这个偈子是总标誓愿安乐行。菩萨如果能常修忍辱,不起嗔心,哀愍一切众生,那么他就能演说《法华经》。下面三个偈子是别颂誓愿安乐行。
后末世时,持此经者,于家出家,及非菩萨,应生慈悲。
这是颂长行中的教慈悲。在佛灭度后的末法时代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对于在家、出家人以及非菩萨人应当生起慈悲心。
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令住其中。
这是颂长行中的教作念。修誓愿安乐行应当这样作念:“这些在家出家以及非菩萨人,如果不听闻《法华经》、不信《法华经》,那么他们就失去了在佛法中得大利益的机会,所以我成佛的时候,一定要以诸方便引导他们,为说《法华经》令他们住于一乘法中。”这是第一段颂誓愿安乐行,下面是第二段颂叹经。
譬如强力,转轮之王,兵战有功,赏赐诸物,象马车乘,严身之具,及诸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种种珍宝,奴婢财物,欢喜赐与。
这是颂不与珠譬。比如强力转轮圣王,见到有的兵众作战有功心生欢喜,赏赐他们象车、马车、严身之具,以及田宅、聚落、城邑,或者赐予他们衣服、种种的珍宝、奴婢以及财物。
如有勇健,能为难事,王解髻中,明珠赐之。
这是颂与珠譬。有些兵众特别勇猛,非常难的事情他们都能做到,也可以说是有大功勋的人,转轮圣王见到这些人的时候,就把发髻中的明珠赐与有大功勋的人。以上是颂立譬,下面是颂法合。
如来亦尔,为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宝藏,以大慈悲,如法化世,见一切人,受诸苦恼,欲求解脱,与诸魔战,为是众生,说种种法,以大方便,说此诸经。
这是合不与珠譬。佛和转轮圣王的情形相同,佛成就无上菩提,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具有忍辱大力,有智慧宝藏,所以佛能以大慈悲如法化导一切众生。佛见一切众生被种种烦恼所困扰,造诸恶业受种种苦,有些众生想要降伏烦恼,脱离苦海,于是佛随众生根机为众生说《华严经》《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帮助众生出三界,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由于众生的大乘善根还未成熟,所以佛没有说《法华经》。
既知众生,得其力已,末后乃为,说是法华,如王解髻,明珠与之,此经为尊,众经中上,我常守护,不妄开示,今正是时,为汝等说。
这就是合与珠譬。佛知道众生听了以前开示的诸经之后,已经能够发起无上菩提心了,所以到最后的时候佛为众生说《法华经》,这就像转轮圣王解开发髻,把明珠拿出来赏赐给勇健的兵众一样。
《法华经》是最尊上的、最尊贵的,在一切经中是最殊胜的,佛常守护,不轻易为众生开示,现在正是说《法华经》的时节,所以才为众生说。
到这里,四种安乐行我们都介绍完了,下面一颂半是对四种安乐行的总结。
我灭度后,求佛道者,欲得安隐,演说斯经,应当亲近,如是四法。
在佛灭度后,那些求无上菩提的人,如果想要弘扬《法华经》的时候得到安隐,就应当修学这四种安乐行。
下面二十一颂半,是说明四种安乐行成就后的安乐果。安乐果分三层来说,第一是说明寤时果,寤就是睡醒的时候,睡醒的意思是寤。第二是说明梦中果,第三是对安乐果的总结。我们先看第一,说明的是寤时果。
读是经者,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
这是说明现世所得的安乐果报。读是经者,就是佛灭度后的恶世当中读诵《法华经》的人。常无忧恼,这是指的现世心安乐,常无忧恼就是说并不是短时间没有忧愁烦恼,而是常常没有忧愁烦恼,内心总是安乐的。又无病痛,颜色鲜白。这是指的身安乐,身体健康没有病痛,气色好,看起来很庄严。生在五浊恶世中的众生一般都是障深福浅,烦恼重、身体多病,现在这些人由于读诵《法华经》,并且修四种安乐行,所以现世就能得到常无忧恼。心常无忧恼,身又无病痛,颜色鲜白的果报。身心安乐。
不生贫穷,卑贱丑陋。
上面说的是现报,也就是现世得的果报,这是说明生报,就是来世所得的安乐果报。现在这些人读诵《法华经》并且修安乐四行,不造作贫贱业,所以来世不会有贫穷卑贱,也不会长相丑陋。
下面是说明后报,也就是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的安乐果报。
众生乐见,如慕贤圣,天诸童子,以为给使。
这是修意安乐行之所感。因为这些读诵《法华经》的人今世修意安乐行,对于众生不生谄嫉、不轻骂、不恼乱、不诤竞,所以感得在后世被众生爱戴。众生都欢喜乐见他们,并且像仰慕圣人一样仰慕他。不但是人间的人爱戴他们,就连天上的童子也都欢喜来为他做事,听从他的差遣。
刀杖不加,毒不能害。
这是修身安乐行之所感。前面讲过弘扬《法华经》的人应远离豪势、邪人邪法、凶险戏、旃陀罗等种种恶缘,而且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由于修这些身安乐行,就感得后世刀杖不加、毒不能害。
若人恶骂,口则闭塞。
这是修口安乐行之所感。因为这些读诵《法华经》的人今世不说过、不轻慢、不叹毁、不怨嫌,就感得在后世中不被别人骂。
游行无畏,如师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
这是修誓愿安乐行之所感。因为这些读诵《法华经》的人,今世能对在家、出家人生大慈心,对非菩萨人生大悲心,发愿自己成佛之后以神通力、智慧力引导众生住于一乘法中,所以感得后世中到任何地方都无所畏惧,就像师子王一样。并且他们的智慧光明就像太阳的光明一样。以上是说明寤中果,就是在醒觉的时候得到的利益,下面是第二层说明梦中果,梦中果也属于后报。
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见其身,而为说法。
这是梦入十信。十信位是菩萨修行五十二位次的前十位,此位的菩萨闻说真如实相之理及三宝功德能生信解、随顺不疑。这个信不是迷信,是智慧的观照。
十信位的第一是信心,就是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
第二是念心,此位的菩萨虽然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但是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
第三是精进心,精就是不杂,进就是不退,进趣真净就称为精进心。
第四是慧心,心纯行勤智慧自生称为慧心。
第五是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这就是定心的境界。
第六是不退心,此位的菩萨定光发明,进修不懈怠,深入自性,这是不退心。
第七是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这就是护法心。
第八是回向心,因为保持修道力,所以与佛光相交格,就称为回向心。
第九是戒心,就是安住净戒,心光常凝。
第十是愿心,就是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
我们了解了十信位的情况,再来看经文。
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这些读诵《法华经》修安乐四行的人,在梦中能见到一切微妙的事情,这两句是总贯以下诸文。下面讲的都是梦中见到的事情。
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在梦中能看见佛坐在法座上,有比丘围绕着佛听佛说法。这是说明梦中见佛闻法,表上求佛道。
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见其身,而为说法。梦中还看到很多的龙、神、阿修罗等,数目像恒沙那么多,他们对自己恭敬合掌,听自己为他们说法。上面见佛闻法是表上求佛道,这里为龙神等说法是表下化众生,有这种境界就表示入十信位。
又见诸佛,身相金色,放无量光,照于一切,以梵音声,演说诸法,佛为四众,说无上法,见身处中,合掌赞佛,闻法欢喜,而为供养,得陀罗尼,证不退智,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为授记,成最正觉,汝善男子,当于来世,得无量智,佛之大道,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这是梦入十住。菩萨由十信进入初住,这时才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住就是表明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住也有十个阶位,第一是发心住,十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安住真如,他要假借对佛法的思惟才能够法法消归自性,所以蕅益大师称十信位是相似位。十信位已满的菩萨继续修行,他内心的智慧慢慢增长广大,到最后令十信的作用涉入,他把整个十信戒定慧的功德,会归到一心真如当中,这时一心真如就显现了,第一道光明就发动起来了,这就是发心住。
第二是治地住,在初住位的功德以后,还应该将修证如来藏时所应具备的法性知见,继续加以深入的思惟和观行,使自己的心地更加清净,渐渐的就犹如透彻的琉璃中映照出来的真金一样,能够这样修治清净而安住于真如,就叫做治地住。
第三是修行住,具足了以上发心住和治地住的智慧,就可以依自己的意愿,求生十方诸佛世界继续修行,而没有任何的障碍。
第四是生贵住,因为菩萨的妙行已经冥契妙理,所以他将要生于佛家为法王子,这就像中阴身会自己找父母投胎一样,生贵住的菩萨就是刚刚入于佛法母胎当中,将来一出生就是法王子。
第五是方便具足住,菩萨修习无量的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这就是方便具足住。
第六是正心住,菩萨成就了般若波罗蜜,这时候他的容貌变得如同佛一样,他的心也如同佛智。
第七是不退住,此位的菩萨进入身心和合的境界,什么是身心和合呢?就是他能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的存在着,他能够观察自己的色身是如来藏所出生,自己的觉知心也是如来藏所出生,由如来藏把自己的色身和觉知心合成为自己这个有情,这时才能真正能够了知色身和觉知心不一不异的道理,菩萨到了这个位次,就不会退转于所悟的如来藏心,所以叫做不退住。
第八是童真住,到了童真住,菩萨就能够全部具足佛的十身灵相了,这十身灵相是: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威势身、意生身、福身、庄严身、智身和法身这十身,其中菩提身、法身、智身称为内身,法眼可见,其余的七身称为外身,肉眼或天眼可见。
第九是法王子住,从第一发心住到第四生贵住称为入圣胎,从第五方便具足住到第八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菩萨修到法王子住已经具足诸佛种性,决定能绍隆佛位了,这称为出胎。《佛说宝云经》中介绍怎样才能称为法王子,经中说:“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法王子,何等为十,一、以相具严身,二、众好如妙华,三、诸根满足无有缺减,四、如来所亲近,法亦能亲近,五、如来所行道亦能顺行,六、如来所解法亦能顺解,七、成熟苦恼众生,八、善修学戒,九、长夜勤行四无量心,十、于如来所止之城亦能住中。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法王之子”。
第十是灌顶住,菩萨既然已经是佛子,堪行佛事,所以佛以智水为他灌顶。
这是十住,了解十住的情况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这段说明梦入十住的经文。
又见诸佛,身相金色,放无量光,照于一切。在梦中又见到佛的身相是黄金色,放出无量的光明,照到一切地方。
以梵音声,演说诸法,佛为四众,说无上法。佛以清净的声音为四众弟子说无上法。
见身处中,合掌赞佛,闻法欢喜,而为供养。在梦中,菩萨见到自己也在听法的大会中,自己合掌赞佛,听佛说法心里欢喜,而且还供养佛。
得陀罗尼,证不退智。就是还能得法总持,证不退转的智慧。
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为授记,成最正觉,汝善男子,当于来世,得无量智,佛之大道,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佛知道这个人的心已经深入佛道,就为他授记说,你当于来世得到佛的一切种智,成就无上菩提,你所教化的国土庄严清净,广大无比,也有四众弟子合掌听你说法。这些都是说明十住的境界。
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
这是梦修十行。因为前面十住的功德已经圆满了,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菩萨自得利益了,利他之行还未成,所以要利益众生。
十行就是指菩萨所修十种利他之行,第一是欢喜行,菩萨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众生,令众生欢喜,这就叫做欢喜行。
第二是饶益行,就是善能利益一切众生。
第三是无瞋恨行,修忍辱,离瞋恨,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
第四是无尽行,也叫无屈挠行,就是多劫受种种剧苦,仍然勤修精进,求法济生,广摄善法。
第五是离痴乱行,就是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
第六是善现行,知一切法无所有,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著,但是也不舍教化一切众生。
第七是无著行,菩萨于十方刹土供佛求法心无厌足,但是菩萨又能以寂灭观诸法,所以于一切法无所著。见月律师在《一梦漫言》最后,讲述完他几十年辛苦经营、支撑佛门弘法事业的经历之后,他说:“但须知道,一切有相皆归于幻,现在追忆以前之事,也只是一场梦罢了”,所以题为《一梦漫言》。结尾又说了一个偈子:“一梦南来数十秋,艰危历尽事方休,尔今问我南游迹,仍把梦中境界酬”。见月律师不畏艰难弘法利生,又能做到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执着,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八是尊重行,就是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在此基础上再增修自利利他之行。
第九是善法行,得四无碍智、陀罗尼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
第十是真实行,就是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这是十行,这里只用了三句来说明十行的境界: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就是在梦中见到自己在山林中修习十行。
证诸实相。
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中说:“证诸实相,知是十回向,正观中道位也”,所以这是说明梦悟十回向。
回向就是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之意,十回向的第一、是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也叫救护众生回向,就是行六度四摄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
第二是不坏回向,于三宝得不坏信心,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
第三是等三世一切佛所作回向,就是效法三世佛不著生死、不离菩提来修习。
第四是至一切处回向,以由回向力所修的善根来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
第五是无尽功德藏回向,就是随喜一切无尽善根,把这些功德回向庄严诸佛刹,以得无尽善根。
第六是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就是回向所修的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第七是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就是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第八是如相回向,顺真如相,而将所成的善根回向。
第九是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就是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修习的诸善饶益群生。
第十是法界无量回向,就是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这是十回向。
深入禅定,见十方佛。
《法华文句》中说:“深入禅定,即第十地中无垢三昧,入金刚定,诸佛皆现,摩顶受职也”,所以这是梦入十地。我们常说三贤十圣,三贤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就是指的十地位的菩萨。
第一是欢喜地,菩萨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的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人空法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所以叫做欢喜地。
第二是离垢地,此位的菩萨具足三聚净戒,三业清净,远离犯戒尘垢,所以叫做离垢地。
第三是发光地,此位的菩萨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胜定指殊胜的禅定,总持又叫陀罗尼,就是能把握诸佛所说而不忘失。菩萨由于禅定及总持教法,能发生智慧之光,所以就叫做发光地。
第四是焰慧地,此位的菩萨精进道业,慧性炽盛如火焰。《华严经》中这样说明焰慧地的菩萨:“菩萨住此焰慧地,其心清净永不失,悟解决定善增长,疑网垢浊悉皆离”。
第五是难胜地,此位的菩萨能令俗谛有分别智和真谛无分别智同时俱起,因为真俗二智是互违的,而菩萨能令这互违的二智同时俱起,互合相应,这是最极难的,所以叫做难胜地,也叫做极难胜地。
第六是现前地,菩萨住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前,知一切法无染无净,所以叫做现前地。
第七是远行地,菩萨自初地以来已经超过二乘,但只是因为愿力求诸佛法而得,到第七地,菩萨自身的智慧观察之力圆满成就,一切二乘都不能与之相比,所以叫做远行地。
第八是不动地,菩萨到此位,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不用加行就能现前,不被外境的相、功用以及烦恼所动,所以叫做不动地。
第九是善慧地,菩萨成就微妙四无碍辩,能遍十方善说法,所以叫做善慧地。
第十是法云地,菩萨到此位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所以叫做法云地。《华严经》中这样形容法云地:“如须弥卢山王,纯宝所成大威德,诸天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法云地 亦复如是。”这是十地菩萨,好,我们再看经文。
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成无上道已,起而转法轮,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
这是梦入妙觉。妙觉是指觉行圆满的究竟佛果,修行到这个阶位,就可以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满,悟得绝妙的涅槃之理,这就是妙觉。
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菩萨在梦中见到诸佛金色身,百福相庄严。修百福能成一相,百福相庄严就是指修无量福所成的庄严相。闻法为人说,菩萨听佛说法之后还能为别人说。常有是好梦,就是菩萨经常梦到这样的事情。下面是说明梦见八相成道。
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又梦见自己作了国王,作国王的时候不贪着王位,舍弃宫殿眷属以及上妙五欲去道场修行。
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梦见自己来到菩提树下坐师子座,修行七天成就无上菩提。
成无上道已,起而转法轮,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成佛之后就从师子座起来,开始转法轮为四众说法,说法的时间这里说很长,是千万亿劫,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
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在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以后就入涅槃了,化缘尽了就入涅槃,就像烟尽灯灭一样。
这是第二层,说明的是梦中果,下面是第三层,对安乐果的总结。
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
如果有人在佛灭度后的恶世当中为人说《法华经》,那么以上所说的这些广大功德利益他都能得到。到这里,《安乐行品》我们就介绍完了,谢谢大家。